

分析化学

  • 湖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
  • 混合式教学实践课
8,079 人参与
开课时间: -
当前课程已结束 距离课程开始还有 加入课程 课程进行至第 周,共
人参与
开课院校 武汉工程大学
建议学习时长 32 课时
学科分类 化学
适用专业 化学相关专业
  • 第1章 绪论
    1. 本章学习目标
    2.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去体验
    3.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去体验
    4. 1.3 分析化学的进展 去体验
    5. 1.4 分析化学过程与步骤
    6. 课外拓展资料 去体验
    7. 单元测试
  • 第2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1. 本章学习目标
    2.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3. 2.2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4. 2.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5. 课外拓展资料 去体验
    6. 单元测试
  • 第3章 滴定分析
    1. 本章学习目标
    2. 3.1 滴定分析概述 去体验
    3. 3.2 滴定分析法的要求与分类 去体验
    4. 3.3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去体验
    5. 3.4 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去体验
    6. 实验:滴定分析实验基本操作
    7. 单元测试
  •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1. 本章学习目标 去体验
    2. 4.1 酸碱质子理论
    3. 4.2 分布曲线
    4. 4.3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去体验
    5. 4.4 酸碱滴定终点指示方法 去体验
    6. 4.5 一元酸碱的滴定 去体验
    7. 4.6 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的滴定
    8. 4.7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9. 4.8 混合碱分析
    10. 单元测试
    11. 化学实验室安全
    12. 酸碱滴定实验
    13. 课外拓展资料 去体验
  • 第5章 配位滴定法
    1. 本章学习目标
    2. 5.1 配位滴定法概述 去体验
    3. 5.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去体验
    4. 5.3 配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去体验
    5. 5.4 滴定曲线
    6. 5.5 金属指示剂
    7. 5.6 混合离子分别滴定
    8. 5.7 配位滴定的方式与应用
    9. 实验:水的硬度测定
    10. 单元测试
  •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 本章学习目标
    2. 6.1 条件电极电位 去体验
    3. 6.2 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的程度 去体验
    4. 6.3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
    5. 6.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去体验
    6. 6.5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7. 6.6 高锰酸钾法
    8. 6.7 重铬酸钾法 去体验
    9. 6.8 碘量法 去体验
    10. 6.9 COD的测定方法 去体验
    11. 6.10 维生素C的测定 去体验
    12. 单元测试
  • 第7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1. 本章学习目标
    2. 7.1 重量分析概述
    3. 7.2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4. 7.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5. 7.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6. 7.5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条件
    7. 7.6 沉淀滴定法概述
    8. 7.7 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9. 单元测试
  • 第8章 吸光光度法
    1. 本章学习目标
    2. 8.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去体验
    3. 8.2 分光光度计 去体验
    4. 8.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去体验
    5. 8.4 吸光测定条件的选择 去体验
    6. 单元测试

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等多种信息的测定技术和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工、生物、环境、制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等相关工作的基础。分析化学与化学专业其他基础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化学基础理论是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检测原理在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课程是为化工、环境、生物、食品、制药、制剂和环科等多个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概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分析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四种滴定分析方法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它们的用范围,并能根据待测样品的属性选择最适宜的分析方法。

       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定量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样品性质、分析对象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学会常用分析化学文献的查阅方法,了解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国防建设、医药保健、社会法制、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了解其他学科发展对分析科学的作用,了解分析科学发展的方向;为学习后继课程及今后从事科研和生产,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

 

授课目标

        分析化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测试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整洁细心的良好习惯。

 

课程团队【 查看团队详情】

  • 陈伟

    武汉工程大学

    陈伟

    武汉工程大学

    博士、教授、湖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硕士生导师。主持湖北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分析化学,2023)、湖北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分析化学,2022)和湖北省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液质联用,2020);参与湖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1)(排序2)。主讲《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色谱分析》等课程;主持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一项、201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项、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一项、2022年湖北省教研项目一项。参与省级教研项目3项;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3)一项;获武汉工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教学优秀二等奖两项;2013、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 余军霞

    武汉工程大学

    余军霞

    武汉工程大学

    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获“全国高等学校矿业石油安全工程领域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08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2013年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国家公派访学一年。主要从事分离科学与技术研究,专长于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的提取与生物吸附分离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主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515741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No. 2090607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 (No. NCET-11-0966)1项、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 T201506)、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 (No. 2011CDA101)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No. 213024A )、武汉市科技局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 (No. 201150431098),还先后参与到多项横纵项项目中。研究过程中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论文先后被BioMedLab评为本领域Top10论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于2015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
  • 汤胜

    武汉工程大学

    汤胜

    武汉工程大学

    博士,副教授,201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讲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色谱分离分析。
  • 喻德忠

    武汉工程大学

    喻德忠

    武汉工程大学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主要承担本科生《分析化学》和《工业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光谱分析、纳米技术与环境化学等。
  • 郑石

    武汉工程大学

    郑石

    武汉工程大学

    博士,讲师,2016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讲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
  • 张娟

    武汉工程大学

    张娟

    武汉工程大学

    1985年09月生,博士,副教授。2014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手性药物分子识别材料的制备、色谱固定相及分离技术的研究、样品前处理新材料及新技术。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类化合物。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Analyst等国际刊物上发表11篇SCI论文,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武汉工程大学自然科学基金。
  • 刘东

    武汉工程大学

    刘东

    武汉工程大学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3月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主要讲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电化学分析、表面技术、环境化学等。
  • 雷祯

    武汉工程大学

    雷祯

    武汉工程大学

    博士,副教授,2018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阵列生物芯片的构建及高通量分析、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生物传感等。目前以第一作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nalytica Chimica Acta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7篇。
  • 曾婷

    武汉工程大学

    曾婷

    武汉工程大学

    博士,讲师,2017年6月毕业于德国波茨坦大学,获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生物界面的构建、生物传感器及生物燃料电池的制备及应用、纳米传感及电催化等。相关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Nanoscale等国际刊物上。
  • 张媛媛

    武汉工程大学

    张媛媛

    武汉工程大学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2016年10月起,于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任教。研究方向为电分析化学。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Small、Carbon、J. Hazard. Mater.、Sensor. Actuat. B-Chem.等国际权威期刊上。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No. 61701352),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3项,指导学生主持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基金1项。获武汉工程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武汉工程大学年度优秀女教职工荣誉称号。指导硕士研究生4名,协助指导研究生毕业6名:其中2名获得202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助(德国);3名获得2019、2020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主要承担《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
  • 金姗霞

    武汉工程大学

    金姗霞

    武汉工程大学

    讲师,201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色谱分离、质谱分析,主要讲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
  • 杨娟

    武汉工程大学

    杨娟

    武汉工程大学

    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7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0年在武汉大学资环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初入职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纳米电分析、生物传感器、环境电化学和能源材料等。相关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Green Chemistr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Sensor and Actuator B: Chemical、Environmental Research等国际刊物上。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指导学生主持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基金1项。

推荐课程 查看更多  

提示

您当前登录的不是学生账号!
请先退出后用学生账号登录。

退出当前账号
提示

抱歉!
本课程暂时不对外校学生开放。

去看看其他课程
提示

恭喜~您已经成功加入《分析化学》

开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