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的要求

开课时间: -
当前课程已结束 距离课程开始还有 加入课程 课程进行至第 周,共
人参与
开课院校 文华教师发展中心
建议学习时长 2 课时
学科分类 通识/教研与管理
适用专业 所有
  • 第三章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
    1.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
  • PPT与讲义
    1. 1.课程PPT
    2. 2.课程讲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科技界的光荣使命。唯有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功能的关键。本讲座就研究型大学对高水平教师教学的要求一抒己见,并对青年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为人师表。当代的教师更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除了“德”的要求外,对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还有很多要求。就具体教学实践看,教师在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做到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闻道、悟道、传道” , 二是“悟道、创道、传道”,三是传“悟道、创道”。

    “闻道、悟道、传道”,是指教师“掌握广阵知识,深刻理解教材等,并正确传授知识,把学生教懂、教会、不教错”。即,教师必须学习已有知识,正确掌握已有知识,并正确传播已有知识;也就是知识的集成、梳理和正确有效的传播。形象地讲,教师要教出“ 一瓢水”的内容,就要首先掌握“ 一桶水”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准确掌握、深刻理解、牢固记忆并能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利用有效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深刻领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正如想办法把茶壶里的汤圆倒出来让学生享用。这就要求教师要能针对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促进思维训练;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悟道、创道、传道”,是指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等进行知识史新,而且要通过积极参与知识的创造过程进行知识更新,并把更新的内容实时地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获得学科前沿知识,体会知识发展脉络,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即,研究型大学教师要对知识更新,参与知识创造,并进行有效传播。正如教师从桶中舀出“一瓢水”给学生后,应及时向桶中加入“新水”,并不停地向学生提供新鲜的“水”。这就要求研究型大学教师不仅要利用阅读新的文献报道,参加学术会议交流等方式实现知识更新,而且必须进行科研实践,参与知识创新来获取最新知识,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科学研究是获取学科前沿知识的最为直接、迅速、有效的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教师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做好研究。教师的科研工作越深入,科研成果越多,教学的内容就越丰富,更新就越快。

       传“悟逆、创进”,即传授创新思维方法、分享创新实践经验教训,将“悟道和创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研究型人学教师要能教会学生甘找“水源”、发现“水源”、从而获得“新水”,实现“知识创新能力”的增殖。教师只有直接开展创新实践,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将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及时传递给学生;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才能教会学生根据实践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指导学生思辨);教会学生据此形成新认识、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升华、顿悟):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创新人才。

       在实际的教学、科研工作中,青年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职业规划、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应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应加入科研团队,实践集体攻关:另外,研究型大学应针对青年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评估体系,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1.时代的要求

2.研究型大学对高水平教师的要求

3.给青年教师的建议

课程团队

胡常伟

四川大学

胡常伟

四川大学

胡常伟,男, 1963 年 5 月生,四川筠连人。 1983 年开始在四川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983-1985 年在四川外语学院进修法语, 1985-1986 年在刚果 N . Gouabi 大学进修法语, 1 996 年在四川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绿色化学”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 《 绿色化学 》 国家精品课负责人, 2011 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绿色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 化学研究与应用 》 主编, 《 天然气化工》 、 《 石油化工 》 、 《 应用化工》 、 《 贵金属 》 等编委。 1986 年开始作为助教辅导本科生 《 物理化学 》 、主讲 《 物理化学实验 》 、 《 中级物理化学实验 》 等,后来主讲 《 催化及研究方法 》 、 《 分子模拟 》 、 《 绿色化学 》 、 《 绿色化学引论 》 、 《 现代化学前沿讲座 》 、 《 应用化学设计实验 》 、 《 化学论文规范 》等本科生课程。同时讲授 《 绿色化学与化工 》 、 《 分子催化 》 、 《 微观反应动力学 》 、 《 催化化学墓础 》 等研究生课程。主持编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3 部,主持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 1 门。围绕资源有效利用和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开展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 973 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等研究项目。已发表和交流 200 余篇学术论文,其中, 170 余篇被 SCI 收录, 80 余篇被 El 收录,部分论文发表在J. Am. Chem. Soc., Chem. Eur. J., Green Chem.,J. Org. Chem., AIChE J., Adv. Syn. Catal., J. Catal., J. Phys. Chem. 等刊物上。己获国家发明专利 20 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及荣誉 18 次。 教学上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胡常伟教授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 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教学过程中,胡常伟教授不断丰富课程内容,适时引入前沿进展和老师自己的研究工作作。讲解深入浅出,重点、难点突出,易于理解,课件生动形象,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探究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适时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提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讲座和发给学生与课程相关的国际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在了解国际前沿同时,对比中外教学方法的差异。学生从课程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并学会进行创新思考、提出问题。他以白己治学严谨、讲课认真、工作勤奋、待人诚恳、无私本献的精神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和老师。

推荐课程 查看更多  

提示

您当前登录的不是学生账号!
请先退出后用学生账号登录。

退出当前账号
提示

抱歉!
本课程暂时不对外校学生开放。

去看看其他课程
提示

恭喜~您已经成功加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的要求》

开始学习